《与内心的小孩对话》,作者:金伯利·罗斯
一.《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经典语录10条
1.拥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实你并不孤单。
2.许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碍而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各类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3.在很小的年纪就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对于外界事物感到害怕和恐慌,会产生童年阴影。
4.儿童心理创伤的广泛存在,和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并行不悖。
5.这些伤害之所以形成,并非因为父母对孩子毫无感情,而是因为这些父母罹患了一种心理疾病,叫边缘型人格障碍。
6.每一个孩子都有四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缺一不可,包括关爱与安全感,通过正确行为所得到的积极反馈,遭遇伤害与挫折时得到的安抚和宽慰,以及提出需求后所得到的及时满足。
7.如果得到父母足够而恰当的爱护与关注,那么信任他人、自主、主动积极就会变成孩子性格的“底层逻辑”。
8.反之,孩子就会变得被动、消极、羞怯,以及自我怀疑,不会发育出健全、乐观的人格与心理模式,这些缺失最终会在成年后逐渐显露,伴随终生。
9.这些童年时期遭遇的伤害,还会通过代际传承延续下去。
二.《与内心的小孩对话》讲了什么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是美国作者金伯利·罗斯与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合著的心理学图书,全书名称为《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这本书深入剖析了童年阴影产生的原因,并为读者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自我创伤疗愈方案,以及重塑代际关系、实现与父母和解的方法。
作者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时期入手,首先分析了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父母所拥有的固定行为与心理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如何对下一代造成伤害,这些伤害又会在孩子成年后如何反映在他们的心理状态、情感和认知模式中。接着,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探讨了成年后的儿童心理创伤受害者如何通过与父母沟通、调整关系,实现自我疗愈,从而走上全新的人生道路。
三.《与内心的小孩对话》读后感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启示。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重新审视了自己内心的创伤和成长历程。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童年时期所经历的创伤和痛苦,往往会在成年后以各种形式显露出来,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情感和认知模式。通过深入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父母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我开始理解自己为何会在某些情境下表现出特定的反应和情绪。这让我更加接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自己,也为我提供了治愈创伤、重塑自我的方向和方法。
书中的核心观点“原谅”让我深受启发。原谅并不意味着忘记或否认过去的痛苦,而是要学会放下怨恨和愤怒,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通过原谅,我们可以释放内心的负担,重新获得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