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暴者心理》,作者:亚尔·阿普特
一.《施暴者心理》经典语录10条
1.暴力并非无因而生,它深植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与社会环境之中。
2.男性对女性使用暴力,往往是一种习得性的行为,源自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或观念。
3.暴力循环难以终止,因为施暴者在道歉后往往能重新获得受害者的信任,从而继续其暴力行为。
4.施暴者的心理往往伴随着控制欲的膨胀,他们难以接受自己的无助感,因此通过暴力来寻求控制。
5.习得性行为创伤和记忆控制对施暴者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使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变得暴力。
6.治疗施暴者,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让他们理解并认同受害者的痛苦。
7.群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它能帮助施暴者在集体环境中敞开心扉,面对自己的问题。
8.暴力行为的界定难、观念上的难以改变以及当事人自身的问题,是阻止暴力行为被有效制止的三大难题。
9.改变施暴者的行为,需要从大环境开始,只有当人们从心底意识到暴力行为的错误性,并主动寻求帮助时,现状才有可能真正改变。
10.预防和消除暴力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法律制裁以及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等。
二.《施暴者心理》讲了什么
《施暴者心理》是以色列资深家庭暴力治疗师亚尔·阿普特所著的心理学专著。这本书基于作者近30年为上千名施暴者治疗的经验,结合40余则真实的案例和治疗过程,对亲密关系中的施暴者和暴力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
书中详细探讨了施暴者为何会使用暴力,揭示了暴力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原因和社会影响。作者指出,男性对女性使用暴力往往是一种习得性的行为,这种行为源自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或观念。同时,习得性行为创伤和记忆控制也对施暴者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书中还分析了暴力循环的过程,以及施暴者在暴力发作、平静期、内疚与悔恨等阶段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为了治疗施暴者,阿普特提出了多种方法和策略,包括培养施暴者的同理心、进行群体治疗等。他强调,治疗的关键在于让施暴者理解并认同受害者的痛苦,从而打破暴力循环,实现真正的改变。
三.《施暴者心理》读后感
阅读《施暴者心理》这本书,我深感震撼和启发。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暴力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原因和社会影响,让我对施暴者的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对暴力循环的剖析让我意识到,暴力行为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种持续的模式。施暴者在暴力发作后,往往会经历平静期、内疚与悔恨等阶段,但这些情绪并未能阻止他们再次施暴。这种循环往复的模式,不仅给受害者带来深重的痛苦,也让施暴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同时,书中提出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也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通过培养施暴者的同理心、进行群体治疗等方式,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认同受害者的痛苦,从而打破暴力循环。这让我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治疗,施暴者是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改变的。
此外,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预防和消除暴力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对暴力行为的认知,加强法律制裁,并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